高氏是(shi)(shi)宋神(shen)宗(zong)的(de)母親,但(dan)其政治傾向卻與神(shen)宗(zong)迥(jiong)異(yi)。上臺(tai)后,她做的(de)第(di)一(yi)件(jian)事(shi),就是(shi)(shi)把在洛水河(he)畔賦(fu)閑多年的(de)舊黨首領司(si)馬光召回。
隨著司馬(ma)光的到(dao)來,一大批在神(shen)宗時期被(bei)壓制、遭(zao)排擠的人,紛紛得到(dao)起用。其(qi)中,就有大文豪蘇東坡。
直言諫主 新黨看不慣他
蘇東(dong)坡在宋神宗時期(qi),是吃過苦(ku)頭的(de)。
熙寧二年(1069),王安石當國,變法(fa)正(zheng)如火(huo)如荼(tu)地進行,神(shen)宗想知(zhi)道其(qi)他大臣對變法(fa)的(de)態度。便問蘇東坡:現在國家的(de)大政(zheng)方針都有哪(na)些得失?
東坡也(ye)不靦(tian)腆,象征性(xing)的夸了(le)皇上兩句之后,便轉(zhuan)入(ru)正題道:“求治太(tai)急,聽(ting)言太(tai)廣,進(jin)人太(tai)銳(rui)。”
何謂求治太急(ji)(ji)?治大國(guo)若(ruo)烹小鮮,急(ji)(ji)易生亂;
何謂聽言太(tai)廣?其實是暗指(zhi)贊同王安石變法的聲(sheng)音太(tai)多。但(dan)兼聽則明,偏信則暗,對(dui)某人極度器重,容易失之于偏;
何謂進人太銳?欲速則不達,人事(shi)提拔頻(pin)繁,有朋黨之嫌。
這三(san)點,虛懷(huai)納(na)諫(jian)的神宗聽了很(hen)是受用(yong)。
但王(wang)安石聽了卻急(ji)火攻心(xin)。
求治(zhi)太急(ji),這不是(shi)在罵自己搞政績工程么?
聽言(yan)太廣,這(zhe)不是在罵自己蠱惑圣聽么?
進人太銳(rui),這不是在(zai)罵(ma)自己(ji)拉幫結派么(me)?
于是,一紙(zhi)調(diao)令(ling),蘇東坡被(bei)下(xia)放地方為官,并由此開始了漫(man)長的貶謫生(sheng)涯,直到再次被(bei)啟用回京(jing)。
古道熱腸 舊黨看不懂他
跟新(xin)黨(dang)首領王安石如此(ci)苦大仇深(shen)的一個人,此(ci)次回(hui)來(lai)對新(xin)黨(dang)又會是什么態度?
為搞清(qing)這一(yi)問題,支持舊黨的最高領導人(ren)太皇太后高氏決定,找蘇東(dong)坡談(tan)一(yi)次(ci)話(hua)。她步步為營的君臣對(dui)答,實在頗(po)有深(shen)意。
——愛卿前年是何(he)官?
——汝州團(tuan)練副使。
——今是何官?
——臣今待罪(自謙)翰林(lin)學士。
——愛卿(qing)可曾想過,為何升遷如此(ci)之快?
——是(shi)太(tai)皇太(tai)后(hou)和皇帝陛下(xia)圣明,提攜庇(bi)護有加。
——非也。
——那(nei)是執政大臣鼎力(li)推薦之(zhi)故?
——亦非也。
(高太后(hou),宋神宗(zong)之母(mu),年幼(you)的哲宗(zong)趙傭繼位后(hou),以太皇(huang)太后(hou)身份(fen)聽政。)
一番(fan)話(hua)(hua)后,蘇東坡(po)仍不(bu)明(ming)曉太皇太后找(zhao)他(ta)談話(hua)(hua)的意(yi)圖,惶恐道(dao):
臣雖無狀,然不敢自他途以(yi)進。
這(zhe)句話的意思(si)是,我(wo)雖(sui)然(ran)平(ping)時不注意形象,但(dan)絕(jue)沒有請送走(zou)托(tuo),跑(pao)關系(xi)走(zou)后門。
高氏見時機(ji)成熟(shu),道:
此乃先帝(di)(神宗)之意也,先帝(di)每(mei)誦卿(qing)(qing)文章,必嘆曰,奇(qi)才!奇(qi)才!但未及用卿(qing)(qing)耳(er)。
言下(xia)之(zhi)意即,神宗本來(lai)是要用(yong)你(ni)的,但由(you)于新黨和(he)王(wang)安(an)石阻(zu)撓,沒有實(shi)現。
高氏這一語畢,蘇東坡(po)不禁想到(dao)了之(zhi)前官(guan)場上的種(zhong)種(zhong)不如意,掩面長泣,痛哭失聲。
然而(er),哭(ku)過之后,他還是沒有(you)秋后算賬的打算。相反(fan),還處處為遭排斥的新黨人士說話。
舊黨要迫害新黨魁首(shou)蔡確,他(ta)上密折營救;
舊黨要完全廢止王安石新法,他上(shang)疏反對。
這些,都(dou)讓舊黨人士很不(bu)可(ke)思議。
元祐元年(1086),蔡確的“車蓋亭詩(shi)案”爆發,這是(shi)一起典型的文字(zi)獄,起因完(wan)全只是(shi)門(men)戶之(zhi)爭。這時,蘇東坡給太(tai)皇太(tai)后上了一道密折(zhe)。
(車蓋(gai)亭)
他說(shuo),蔡(cai)確寫詩譏諷太(tai)皇(huang)太(tai)后(hou),如(ru)果不(bu)追究,就會(hui)影(ying)響到皇(huang)上(shang)的孝道。但(dan)如(ru)果追究得過深,又(you)會(hui)影(ying)響到太(tai)皇(huang)太(tai)后(hou)的仁政。權衡之下,莫如(ru)皇(huang)上(shang)下令追究蔡(cai)確的責任(ren),然后(hou)再由太(tai)皇(huang)太(tai)后(hou)下詔赦免。這樣既(ji)保存了皇(huang)上(shang)的孝道,又(you)體現(xian)了太(tai)皇(huang)太(tai)后(hou)的仁政,可謂兩全其(qi)美(mei)。
但此(ci)時把持(chi)朝政的舊(jiu)黨人士(shi),已絲毫(hao)沒有理性可言(yan)。于是(shi)一紙詔令,蔡確被貶嶺(ling)南,最(zui)后客死異(yi)鄉。
蔡確的(de)結局跟絕大多數舊黨人士(shi)預料的(de)一樣(yang),但蘇(su)東坡(po)旗幟不鮮明的(de)態度,也讓他的(de)日子日漸窘迫。
新黨(dang)看他像舊黨(dang),舊黨(dang)看他是新黨(dang)。在(zai)這群“親不親,線上分”的人(ren)眼(yan)里(li),蘇東坡左(zuo)(zuo)右(you)不迎(ying)合,也(ye)左(zuo)(zuo)右(you)不受歡迎(ying)。
所(suo)以,在這種局勢下(xia),新舊兩黨無論誰來(lai)當政,蘇(su)東(dong)坡(po)幾乎都是遭打擊排(pai)斥的(de)對象。
得失成敗 更與誰人說
紹(shao)圣元年(nian)(1094),蘇東坡被(bei)(bei)(bei)彈劾外放惠州。幾年(nian)后,又(you)被(bei)(bei)(bei)流(liu)放到(dao)了更遠的海南島。被(bei)(bei)(bei)貶官到(dao)如此(ci)荒蕪(wu)之地(di),他的心情可(ke)想而知。
在一(yi)首詞里,蘇東坡(po)這樣描寫自己(ji)的心境:
心似已灰之(zhi)木,身如不系之(zhi)舟;問汝平生(sheng)功業(ye),黃州、惠州、儋州。
一(yi)生就在這三(san)個(ge)荒無人煙的流放(fang)地打(da)轉,多(duo)么具有(you)諷刺意味啊(a)。然(ran)而(er),這正是他(ta)一(yi)生的寫(xie)照(zhao)。
其實,按蘇(su)東(dong)(dong)坡(po)(po)的(de)能力和才華,本(ben)應(ying)是(shi)成大器的(de)。1057年(nian),二十歲(sui)的(de)蘇(su)東(dong)(dong)坡(po)(po)與其弟蘇(su)轍同年(nian)登科。據仁宗(zong)的(de)曹皇(huang)(huang)后說,兄(xiong)弟倆登科時,仁宗(zong)皇(huang)(huang)帝還曾(ceng)高(gao)興地對她說:“今天(tian)我為子孫找到了兩個宰相(xiang)。”
可縱觀東坡的一(yi)生(sheng),琴(qin)棋(qi)書畫之外,他(ta)幾乎沒有(you)施展政(zheng)治才能(neng)的機(ji)會(hui)。因為他(ta)不(bu)會(hui)站(zhan)隊,或者說,他(ta)沒想過要(yao)站(zhan)隊。
其實,以蘇東坡的才智,他并非不知道討好上級的重要性。只是在茍且之外,他選擇了堅守自己的獨立人格,就事論事,不偏不倚。
這樣的性格,讓他的政治生涯極為不順。但,這樣的性格也恰如一盞明燈,照亮了整個北宋王朝黨派紛爭下的夜空。
蘇東(dong)坡(po)的政敵劉(liu)安世(shi)評價(jia)他說:東(dong)坡(po)立(li)朝大節極可觀,才意高廣(guang),惟己(ji)之是信。
后來(lai)的孝宗皇帝趙昚評價他說:忠(zhong)言讜(dang)論,立朝大節,一時廷臣無出其右。
不媚俗事上,只一心許國。風暴中的蘇東坡就是這樣堅持著:自己認為于國有利的,雖千萬人吾亦往矣。
(來源(yuan):凱風清韻 作者:龔令(ling)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