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六祖壇(tan)經(jing)》上(shang)說:一切(qie)福田,都離不開心地。心田上(shang)播下(xia)善良(liang)的種子,總有一天,會開花結果。
古時候有一位善人,他福報很好,兒孫滿堂。在他臨終時,兒孫們跪在他床前說:“您(nin)要離(li)開我們(men)了,最(zui)后留點什么話讓我們(men)終生奉行吧?”善人說,你們(men)只(zhi)需記(ji)住(zhu)四個字:學會(hui)吃虧。
這位(wei)善人,他(ta)對兒孫最(zui)大(da)的關懷,就(jiu)是讓他(ta)們懂得:吃虧是福。
其(qi)實,善(shan)良的人,根本不會吃虧。
人生是一盤很大的棋,你在這里迂回一下,可能就在那里蓄積了力量。用佛家(jia)的(de)話說:福報在(zai)后(hou)面。你(ni)(ni)現(xian)在(zai)所承受的(de),都(dou)是你(ni)(ni)起(qi)心(xin)動念(nian)所造。你(ni)(ni)將(jiang)來所擁(yong)有的(de),都(dou)是你(ni)(ni)當下舉(ju)手投(tou)足而來。
曾子曾說:人而(er)好善,福雖未(wei)至(zhi),禍其遠(yuan)矣。
愛出者(zhe)愛返(fan),福(fu)往者(zhe)福(fu)還,善良終會回到你(ni)身(shen)邊,而你(ni)的善良里一(yi)定藏著(zhu)你(ni)的“貴人”,等你(ni)陷入困境時,也總會有人善良地對(dui)待(dai)你(ni),讓(rang)你(ni)度過“險境”。
積善(shan)之家必(bi)有余慶,積不善(shan)之家必(bi)有余殃。
有一個農(nong)夫的玉米(mi)品種(zhong),每年都(dou)獲得極好的收成,而他也總是將(jiang)自己的優良種(zhong)籽,毫不吝惜地分贈(zeng)給其它農(nong)友。
有人問他為什么這么大方?他說:我(wo)對別人(ren)好(hao),其實是(shi)為自己好(hao)。
風(feng)吹著(zhu)花(hua)粉(fen)四處飛散,如果鄰家播種的(de)是次等(deng)的(de)種籽(zi),在傳粉(fen)的(de)過程中,自然會影(ying)響我(wo)的(de)玉米質量(liang)。因此(ci),我(wo)很樂(le)意農友們都播種同(tong)一優良品種。
他的話看(kan)似(si)簡單卻深富(fu)哲理。
凡你(ni)對別人所(suo)做(zuo)的,就是對自(zi)己所(suo)做(zuo)的。所(suo)以,凡事你(ni)希望自(zi)己得到的,你(ni)必須先讓別人得到。
當你發現一(yi)(yi)花一(yi)(yi)草一(yi)(yi)木都在對(dui)你微笑,當你發現每件事都充滿(man)順緣,當你發現身邊的人越(yue)來越(yue)喜歡你,這就是善良的回音。
生活自(zi)有自(zi)己的因果循環,它不滿足于任何(he)人的私心貪欲。
一直善良下去,只問自心,不問得失,一路芬芳,已在你的身后跟隨。善良的人,根本不會吃(chi)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