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(zhe)不(bu)(bu)是一(yi)種要求(qiu)或者紀(ji)律,不(bu)(bu)是自(zi)我束(shu)縛和(he)懲罰,而(er)是選(xuan)擇和(he)決定。
1.
我總能聽(ting)見身邊(bian)有(you)人喊(han)“沒時間”。
上個月帶女兒小艾去(qu)度假,在朋友圈里收獲了好多朋友的羨慕(mu)嫉妒恨。大家(jia)紛(fen)紛(fen)表示(shi)自己(ji)“太(tai)忙(mang)了”,連北京那(nei)幾個公園(yuan)都沒(mei)時間去(qu)好好逛(guang)一(yi)逛(guang)。
真是因為沒時間(jian)?反正(zheng)我不(bu)信。
在我看來,“沒時間”是一個偽概念,現實生活中,絕大多數我們認為“沒時間”去做的事,只不過是因為此時此刻感覺它們還不夠緊迫、不夠重要罷了。
比如(ru)睡(shui)覺。好多朋友常常因為沒時間睡(shui)覺陷入“惡性循(xun)環”——早上感(gan)覺沒睡(shui)夠,白天頭腦昏漲(zhang),下過一(yi)萬次“今晚(wan)一(yi)定早睡(shui)”的(de)決心,可到(dao)了晚(wan)上還(huan)是記吃不(bu)記打,磨蹭(ceng)到(dao)后半夜才依(yi)依(yi)不(bu)舍(she)地(di)閉眼睡(shui)去。
當然,睡眠不足背后的動因不一而足,但影響范圍最廣、發生概率最高的一種情況絕對是,“不玩會兒手機就不能睡覺”。
現在的手機能提供豐富的網絡資訊,讓我們每天晚上從洗漱完畢鉆進被窩,到進入夢鄉之間的時間拖得越來越長,睡眠時間越來越短,第二天起床以后自責的情況也越來越普遍。
2.
美(mei)國一個(ge)戒酒團體使用的是一種自我(wo)管理的方法——“我(wo)決(jue)定不喝眼前(qian)的這(zhe)杯酒”,或者“我(wo)現在不喝這(zhe)一口”。
聽起來(lai)挺(ting)簡單,但真挺(ting)管用(yong)的。
具體來(lai)說(shuo),就是(shi)當你拿(na)起一(yi)塊蛋糕(gao)往嘴邊送的時候(hou),對自己(出聲或(huo)者不(bu)出聲地)說(shuo)一(yi)聲:“我決(jue)定不(bu)吃手上這塊蛋糕(gao)。”然后把它放回(hui)冰(bing)箱。
這個方法的原理是這樣的:當我們想要去做減肥、戒酒、鍛煉身體時,剛開始都挺容易,困難之處在于堅持。
而且,一旦發生不能堅持的情況,還很容易因為自己的“缺乏毅力”陷入無邊的沮喪、愧疚和無助之中。
然后,很多人就(jiu)開始批(pi)(pi)評(ping)自(zi)己,因為(wei)他們(men)都相信批(pi)(pi)評(ping)會(hui)幫(bang)助(zhu)我(wo)們(men)取得進步,而且用詞越難聽越好。
但其實,簡單粗暴的批評除了讓我們討厭自己外,并沒有告訴我們應該怎么處理面前的困難,也不能幫助我們增強意志;相反,還會對我們的自信心造成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和傷害。
我們越來(lai)越泄(xie)氣:“哎呀(ya),我果(guo)然是(shi)做不(bu)到啊!”結果(guo)又(you)重新(xin)回到原有的生活方式之(zhi)中。
而上述提到的(de)方法,抽(chou)離了“時(shi)間”這個我們慣用的(de)參考標準,特(te)別強調“此時(shi)此刻(ke)的(de)這一個決定”。
通過這種方式,我們可以在一個具體的時刻,把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到一個具體的選擇判斷上,還能讓自己感受到一次百分之百有效的自我管理。
按照這樣的(de)(de)方式,我們(men)雖然會(hui)在接近最終目(mu)標(biao)的(de)(de)道路上(shang)走得斷斷續(xu)續(xu),但(dan)是(shi)沒(mei)關(guan)系(xi),我們(men)可以在意(yi)識到自己有所放松的(de)(de)那(nei)一刻,再一次決定(ding)重新回(hui)到正確(que)的(de)(de)方向上(shang)。
總之,只要我們在每一個具體的“這一刻”管理好自己,就可以把一個看起來遙遙無期的長期計劃,簡化成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“這一刻”。
3.
回到玩手機(ji)耽(dan)誤睡覺這(zhe)個問題(ti)上。
告訴你(ni)一個最簡單的(de)方法(fa),每(mei)天晚(wan)上洗漱完畢后(hou),在臥室門口花(hua)10秒(miao)鐘問(wen)(wen)一問(wen)(wen)自己:“你(ni)今天是想(xiang)早點兒睡覺,還是想(xiang)玩手(shou)機(ji)啊?”然后(hou)做出決(jue)定(ding):想(xiang)好(hao)好(hao)睡覺就把手(shou)機(ji)放(fang)在外邊(bian),想(xiang)玩就帶進臥室。
這里的關鍵,是一定不要“要求”自己不帶手機進臥室。這不是一種要求或者紀律,不是自我束縛和懲罰,而是選擇和決定。
我們一(yi)旦(dan)把(ba)類(lei)似的事(shi)情視作要求,就等于把(ba)自己變成(cheng)了(le)一(yi)個被要求、被限制的“對象”,在生活中給自己增加了(le)一(yi)個十分被動的體驗。
帶(dai)不(bu)帶(dai)手機進臥室,是選擇,是“我”這個行為主體,在完全(quan)有(you)自由說“不(bu)”的情(qing)況下(xia),做出(chu)的一(yi)個小小的選擇。
這種方(fang)法就像小(xiao)學生描紅,一開始需要慢慢地(di)去(qu)練習,等到(dao)習慣了,類似(si)這樣的(de)小(xiao)決定(ding),就不(bu)會(hui)再做得(de)那么刻板了。
(來源:《品(pin)讀》作者:茉茉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