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鼠,丑(chou)牛,寅虎,卯兔,辰龍,巳蛇,午馬,未羊,申(shen)猴,酉雞,戌(xu)狗(gou)(gou),亥豬。十(shi)二(er)生肖一輪回(hui),轉眼(yan)間(jian),戊戌(xu)年(nian)(狗(gou)(gou)年(nian))到了。今天(tian),咱(zan)們就來(lai)說說“狗(gou)(gou)”。
還有(you)哪些漢字說的是狗?
漢(han)字文化博大(da)精(jing)深(shen),一種動物可以有(you)很多種不同(tong)的名字。現在還是(shi)雞(ji)(ji)年,拿(na)雞(ji)(ji)來(lai)說,“雉”、“鳳”有(you)時候也(ye)用(yong)來(lai)指代雞(ji)(ji)。比如(ru),鳳爪。
那么狗呢(ni)?還有別的叫法嗎?我們(men)來看看狗的其他五(wu)種叫法。
犬(quan) 成年狗
作為(wei)一個象(xiang)形字,甲骨文中的犬(quan)是這(zhe)樣(yang)的。
活(huo)脫脫就是躺在地上睡覺的狗啊(a)。
那犬具體指(zhi)哪種狗呢?
《說文解字》
(犬(quan))狗(gou)之有懸蹄者也。
懸蹄,就(jiu)是狗的腿上那個不著(zhu)地的肉墊(dian)。
養過狗的(de)(de)人可能(neng)知道(dao),懸(xuan)蹄會隨著狗長大慢慢長出(chu)來(lai)。所(suo)以,犬,指的(de)(de)也就(jiu)是年齡大的(de)(de)狗。
獒 體型(xing)大的狗
上面說了犬(quan)(quan)是年齡大(da)的(de)狗(gou),這里的(de)獒,指的(de)就(jiu)是體型大(da)的(de)狗(gou)了。《爾雅·釋獸(shou)》中說“犬(quan)(quan)高四(si)尺曰獒”,一米二的(de)大(da)狗(gou)……可(ke)怕………
有一(yi)段時間藏獒(ao)十分火爆,一(yi)只藏獒(ao)動輒千萬,甚(shen)至形成了所(suo)謂的(de)“藏獒(ao)經(jing)濟”,引不(bu)(bu)少人開始飼養藏獒(ao)。當時藏獒(ao)被吹噓不(bu)(bu)同于一(yi)般狗的(de)地(di)方就(jiu)在于異常“忠勇”。小編無意評論(lun)這種現象,但從漢(han)字的(de)角度來講,當時的(de)這種吹噓好(hao)像(xiang)也有那么點根據。
《說文解字》
“獒(ao),犬如人心(xin)可使者”
段玉(yu)裁《說文解字(zi)注》中將“如(ru)”理解為(wei)“知”,也就(jiu)是,獒是能聽從人的意愿(yuan)、可以驅使的狗。
現代的(de)寵物狗基(ji)本都(dou)能“聽懂(dong)”主(zhu)人的(de)話,但這是經過長時間馴(xun)化的(de)結果。獒在(zai)兩千多年前(qian)就已(yi)經能聽懂(dong)主(zhu)人的(de)話了(le)。
《左傳·晉(jin)靈(ling)公不君(jun)(宣公二年)》中就記載了晉(jin)靈(ling)公被刺(ci)殺時,呼(hu)叫自己養的(de)獒跟(gen)刺(ci)客搏斗(dou)的(de)故事(shi)。
由此可見,獒在通(tong)人情這一點上,可能(neng)比其他狗更讓人印象深刻。
獻 給(gei)祖宗的狗(gou)
獻字為什么會有(you)犬在旁(pang)呢?直到看(kan)到甲骨文,小編才恍(huang)然大悟。
字的左邊(bian)可能(neng)是鬲(li),像鼎的一種(zhong)炊(chui)具,右(you)邊(bian)是犬。
《說文解字》
宗廟(miao)犬(quan)名羹(geng)獻,犬(quan)肥者以獻之。
按(an)照唐代儒(ru)家學者孔穎達的(de)解釋,人(ren)把剩余的(de)食(shi)物給了犬(quan),犬(quan)得到食(shi)物變肥,可以(yi)獻祭,所以(yi)犬(quan)被稱為(wei)羹獻。
甲骨文(wen)的“獻”字就完美再現了(le)這(zhe)個場景。左邊是做飯(fan)的炊具,右邊躺著(zhu)一條狗(gou),只等著(zhu)祖先享用了(le)。
▼▼▼
猗 可能指你家寵物
現(xian)在人養寵物時,為了(le)防止不必要的(de)麻煩(fan),有的(de)會給自(zi)家(jia)狗進(jin)行絕育。這樣的(de)狗,就是(shi)“猗(yī)”了(le)。
《說文解字》
猗(yi),犗犬(quan)也。
意思(si)就是(shi)被閹割的(de)狗。但(dan)這個詞(ci)(ci)意本(ben)身不(bu)常用,所以現在我(wo)們見到更多(duo)的(de)是(shi)“猗”用作形容詞(ci)(ci),表示盛大、美好。比如(ru)《詩經·淇奧(ao)》:瞻彼淇奧(ao),綠(lv)竹(zhu)猗猗,形容的(de)是(shi)連成一片的(de)竹(zhu)海。
所以,如(ru)果你家有一(yi)只剛做完絕育手術(shu)的狗(gou)狗(gou),猗猗確實是個好(hao)名字!
尨(mang) 多毛狗(gou)
尨(máng)也是(shi)(shi)一(yi)個(ge)很形象的(de)字,不過別(bie)誤(wu)會,這個(ge)字表示的(de)不是(shi)(shi)長(chang)毛的(de)龍,而是(shi)(shi)長(chang)毛的(de)狗。
《說文解字》
尨,犬之多毛者。
它在甲骨(gu)文中(zhong)是這(zhe)樣的:
這(zhe)站起來就是一只阿富汗(han)獵(lie)犬啊。
作為一個會(hui)意(yi)字(zi),甲骨文在犬的基(ji)礎上加了(le)表示(shi)毛(mao)的彡(shān),表示(shi)多毛(mao)的犬。
除了(le)上邊幾(ji)個字(zi),還(huan)有很多表示狗的(de)字(zi),比如
獀(古時江浙一帶方言稱狗)
盧(黑狗)
猈(脖子短或腿短的狗)
猛(健犬)
……
但隨著語言的變化,人們(men)漸漸地不再使用(yong)它(ta)們(men),或(huo)者詞語本(ben)身失去了“狗”的含義。
古詩詞中的狗
曖曖遠(yuan)人(ren)村,依(yi)依(yi)墟里煙。
狗吠深巷中,雞(ji)鳴桑樹顛(dian)。
戶(hu)庭無塵雜,虛室(shi)有余閑。
久在(zai)樊(fan)籠里,復得返自然(ran)。
陶淵明的一首(shou)《歸園田居(ju)》,勾勒出(chu)一幅美妙(miao)的鄉(xiang)間(jian)山(shan)居(ju)圖,讓人感到無(wu)比悠(you)閑暢快。狗作為(wei)一個在(zai)鄉(xiang)野中(zhong)并不(bu)罕見的物種,在(zai)很多年前便已被(bei)人們(men)馴化飼(si)養,被(bei)稱為(wei)“人類最忠實(shi)的朋友(you)”。古往(wang)今(jin)來(lai),自然也(ye)在(zai)諸多文(wen)學(xue)作品里留下了蹤跡(ji)。而詩詞作為(wei)在(zai)中(zhong)國民間(jian)發源的草根(gen)文(wen)學(xue),其(qi)不(bu)僅“言志”“抒情”,更(geng)是歷(li)朝歷(li)代現實(shi)生(sheng)活(huo)的寫照(zhao),自然與狗也(ye)是息息相關(guan)。
將犬去,芳草任(ren)人歸。
——唐·劉(liu)長卿(qing)《湘中紀行十首》之(zhi)《洞山陽》
遪(ce)邅西旅(lv)狗,蹙額北方奚。
——唐(tang)·李(li)賀(he)《送秦光祿北(bei)征》
柴門聞犬(quan)吠,風雪夜歸(gui)人。
——唐·劉長卿《逢雪宿芙蓉(rong)山主人》
此(ci)行(xing)無弟(di)子,白犬(quan)自相(xiang)隨。
——唐·賈島《送道者》
斗雞走狗家世事,抱來皆佩黃金(jin)魚(yu)。
——唐(tang)·秦韜(tao)玉《貴公子行》
狗吠(fei)何喧喧,有吏來在門。
——漢《刺巴郡(jun)守詩(shi)》
狗吠(fei)深巷中,雞鳴桑樹顛。
——晉·陶淵明《歸園田居》
寒花催(cui)酒熟,山犬喜(xi)人歸。
——唐(tang)·錢起《送元(yuan)評事歸山居》
荒徑已風(feng)急,獨行唯(wei)犬隨。
——北宋·梅堯臣《田人夜歸》
黃狗身上白,白狗身上腫。
——唐·張打(da)油《詠雪(xue)》
兔(tu)從(cong)狗(gou)竇入,雉從(cong)梁上飛。
—— 漢·佚名《十五從軍征》
生女(nv)有所歸(gui),雞狗亦(yi)得將。
—— 唐·杜甫《新(xin)婚別》
雞鳴狗(gou)呔,兄嫂當知(zhi)之(zhi)。
—— 漢·佚(yi)名《有所(suo)思(si)》
天上浮云(yun)如(ru)白衣,斯(si)須改變如(ru)蒼狗。
——唐·杜甫(fu)《可(ke)嘆》
歇后語中(zhong)的狗
夠拿(na)耗(hao)子(zi)——多管閑(xian)事
狗掀門(men)簾——全憑一張嘴
狗(gou)肚子——裝(zhuang)不了二兩酥油
狗肉(rou)包子——擺不上桌
餓狗爭食——自相殘殺
饞狗等骨頭——急不可待
貓狗打架——世代冤家(jia)
肥狗咬主人——忘恩負義
狗咬(yao)月亮——不知(zhi)天高地厚
瘋(feng)狗的(de)脾氣(qi)——見人就(jiu)咬
瘋狗咬(yao)人——叼著不放
黃(huang)狗當馬騎——亂來(lai)
黃(huang)狗頭上(shang)出角——盡(jin)出洋(羊)相
哈巴(ba)狗上轎(jiao)——不(bu)識抬(tai)舉
街頭的狗——誰(shui)有吃(chi)就跟誰(shui)走
狗咬呂(lv)洞賓——不識好人(ren)心
肉包子打狗(gou)——一去不回
看(kan)羊(yang)的(de)狗——一(yi)個(ge)比一(yi)個(ge)兇
(來源:中國日(ri)報、《說文(wen)解(jie)字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