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有大格局的(de)人,非常明白自(zi)己真正想要的(de)到底是什(shen)么,知(zhi)道自(zi)己想要的(de)是什(shen)么樣的(de)生(sheng)活,所(suo)有的(de)心(xin)思(si)都放(fang)在(zai)改(gai)正自(zi)己的(de)錯誤,升華自(zi)己身上,心(xin)無旁騖地朝著目標前進(jin)。
越是這樣的(de)人,越不會和爛人爛事、小人小事糾纏,不因旁人的(de)看法患得患失,不因現實的(de)流言(yan)蜚語糾結。
這正如(ru)(ru)王陽明在《傳習錄》中說,持(chi)志(zhi)如(ru)(ru)心痛(tong)(tong)。一心在痛(tong)(tong)上(shang),豈有工夫說閑話(hua)、管閑事?
真正大(da)格局的(de)人,堅守自己的(de)志向,就(jiu)如同心痛一樣。
念念之(zhi)間,一心都專注(zhu)在痛(tong)楚之(zhi)上,哪里(li)還有時(shi)間和精力(li)去說閑話,管(guan)閑事呢?
曾國(guo)藩(fan)剛在翰林院任職時,上(shang)司趙楫(ji)的父親進京,下(xia)帖子請(qing)同事赴(fu)宴。
當(dang)時(shi)曾國(guo)藩剛做官(guan)不久,俸祿(lu)也很(hen)少,日子很(hen)拮據。
再者,他對這種斂財(cai)的事也深為不齒,所以不顧同(tong)事們的勸告,沒有去捧場,因此得罪了上司。
幸好當時(shi)曾國(guo)藩緊接著連升幾級,官(guan)職大過趙(zhao)楫,趙(zhao)楫縱使有千萬(wan)個不滿(man),也只能壓在心里(li)。
可惜好景不(bu)長,后來曾國(guo)藩遭彈劾(he),連(lian)降數(shu)級,再次在趙(zhao)楫手下做(zuo)事。
當時曾國藩皮癬發作,嚴重到不(bu)能久坐,便去向趙(zhao)楫(ji)請假在(zai)家修養。
趙楫好不容易等到報仇的(de)機會,他(ta)板起臉(lian)來,沒好氣(qi)地(di)訓斥:“你才被(bei)降職(zhi),就要請假,是(shi)看不起本官嗎?你的(de)假,我不準(zhun)!”曾國(guo)藩只得繼續帶病(bing)工作(zuo)。
平(ping)日里(li),只要逮(dai)著機會,趙楫就要訓(xun)斥他(ta)(ta)一番,還到處說他(ta)(ta)壞話,處處壓(ya)制他(ta)(ta),連同事(shi)們都看不過去(qu)。
曾(ceng)國藩(fan)卻當作沒事一樣,只管做(zuo)好手(shou)上(shang)的工作。
后來(lai)曾國藩立下豐(feng)功偉業,始終沒有伺機(ji)報復趙楫。這就是(shi)格局越大的(de)人,越不愛糾(jiu)纏(chan)。
曾(ceng)國藩說:“士有三不斗(dou):勿與君子(zi)斗(dou)名(ming),勿與小人斗(dou)利,勿與天地斗(dou)巧。”
對于小人小事,爛人爛事,與他們計較就是浪費生命,白白給自己找氣(qi)生。最好的辦法(fa)就是不糾纏、不計較。
不(bu)糾(jiu)纏、不(bu)計較(jiao),就不(bu)會(hui)樹立太多的敵人,不(bu)會(hui)時(shi)(shi)時(shi)(shi)遭人陷害;不(bu)糾(jiu)纏、不(bu)計較(jiao),就能節省大量(liang)的時(shi)(shi)間,精力充沛地做(zuo)自己想做(zuo)的事。
正是因為不與爛人爛事、小人小事糾纏,曾國藩創下了九年內連(lian)升十級的(de)官場奇跡,終(zhong)于(yu)成為一代(dai)名臣。
02智慧越(yue)高,越(yue)不貪婪。
古書(shu)上記載(zai),從(cong)前(qian)有(you)一個很窮的農民救(jiu)了一條蛇的命,蛇為(wei)了報答他的救(jiu)命之恩,于是(shi)就(jiu)讓這(zhe)個農民提出(chu)要求,滿足他的愿望。
這(zhe)個人一開(kai)始只求衣食(shi),蛇都滿(man)足了(le)他的愿望。
后(hou)來慢(man)慢(man)的貪欲生起,要求做官,蛇也滿足了他(ta)。
直到做(zuo)了宰相,還(huan)要求做(zuo)皇(huang)帝。
蛇此時終于明了,人的貪心是無底(di)線的,于是一(yi)口就把(ba)這個人吞吃掉(diao)了。
蛇吞掉的(de)是宰相(xiang)(xiang),而不是大象,留下了(le)“人心(xin)不足(zu)蛇吞相(xiang)(xiang)”的(de)典故。
今天,人們漸漸地把“人心(xin)(xin)不足(zu)蛇(she)吞(tun)(tun)相”寫(xie)成(cheng)“人心(xin)(xin)不足(zu)蛇(she)吞(tun)(tun)象”來比喻人貪(tan)心(xin)(xin)永遠不會滿足(zu),就像蛇(she)貪(tan)心(xin)(xin)很大最(zui)終想(xiang)吞(tun)(tun)食大象。
其實真正貪心(xin)大的(de)是人的(de)心(xin),而(er)非蛇(she)。
《莊子》中說,鷦鷯巢于(yu)深林,不(bu)過一(yi)枝;偃鼠飲河,不(bu)過滿腹(fu)。
鳥在林子(zi)里安家,所占(zhan)用的(de)不過(guo)無數(shu)顆樹(shu)(shu)的(de)一個樹(shu)(shu)枝。偃(yan)鼠在合力(li)喝(he)水,最多不過(guo)喝(he)到(dao)滿腹為止(zhi)。
這就(jiu)是(shi)告訴(su)我們做人不要貪婪,因為貪婪是(shi)許多禍事(shi)的根源。
貪吃蜂(feng)蜜的蒼蠅,會溺(ni)死在蜜漿里(li),有些(xie)人因為貪婪,想得(de)到更多(duo)的東西,卻把(ba)現在所有的也(ye)失(shi)掉了。
有人說,貪婪是(shi)(shi)一種精神病態(tai),就像(xiang)先天殘疾一樣,它(ta)(ta)是(shi)(shi)一種后天的殘疾;就像(xiang)肢體殘疾一樣,它(ta)(ta)是(shi)(shi)一種精神的殘疾。
渴求那些自(zi)己并不真(zhen)正需(xu)要的東西,難道不是病(bing)態(tai)嗎?
貪婪(lan)是個(ge)無底洞(dong),滿(man)足是個(ge)無盡(jin)藏。
人應當戒除貪欲,放棄那些多余的東西、不需要的東西。
因為那些東西對于你的幸(xing)福來說,就(jiu)是“余食贅(zhui)行”。
不但不是(shi)幫你得到幸(xing)福的(de),反而(er)是(shi)阻礙你得到幸(xing)福的(de)。
人生,應該舍棄貪(tan)婪之心(xin),追(zhui)求(qiu)平靜平和的內心(xin)狀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