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
先說個有趣的小事。
有一次我去一家著名的雜志社,拜訪我的前同事小西。因為我在她那邊發表了不少小說,她準備請我吃飯,順便談談新的專欄邀約。
結果當我抵達了那家雜志社,在門口的保衛處填寫訪客登記時,恰好那家雜志的主編從辦公室出來,巡視了一下員工們有沒有在認真工作。
那個主編一抬眼看到我,就過來跟我打招呼。一邊說歡迎大作者來做客,一邊還想起了什么,“對了,剛才我們下半月刊的編輯主任不是說,出去約作者吃飯談新的合作嗎?我才簽的會客單呢!你怎么還在我們單位呀?”
我愣住了,因為我當天根本就沒有約那個下半月的編輯主任呀!
不過當主編的人都挺忙的,一轉頭就有人喊她,說財務在她辦公室等著她簽字。
等我和小西在一家餐廳碰頭以后,我就問她,“你不是上半月刊嗎?怎么會變成下半月刊的主任約的我?”
小西想了想,明白了,直接告訴我答案。
其實就是因為他們單位有一個會客單假條制度,可以名正言順的翹班。
他們常常打著拜會作者的名義出門。至于我呢?是他們雜志社的主力作者之一,干脆就直接拿我當借口,而且因為都在本市,所以打著我的幌子次數最多。
我忍不住哈哈笑了。
2.
因為這個事兒,我和小西一起回憶起在前單位的工作經歷。
小西畢業于華科大中文系,她說:“最大的夢想就是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,輕輕松松,所以當年才選擇當編輯。”
我當時在旁邊附和說:“我也是,就是想著編輯工作沒有那么強大的壓力,看看文章,多讀書,約約稿,就放棄了自己的本專業,來了這兒。”
結果我們發現,做編輯并不輕松。名家好稿人人爭著搶,每個月的競爭都很激烈。日常還要排班值班,一審二審三審,編輯校對了再給專職校對。平時還常常要開會,如何改善版面提高文章質量。
那個時候我和小西,還有另外一個新人,是競爭關系。大家都是年輕人,大家都不甘心向誰認輸。領導要求早上9點鐘到,我們8點半就到了。每個月原本只需要交30篇稿件,但我們卻準備了60篇,隨時用來候補替換。
有些欄目酬勞不高,為了證明自己的編輯能力和作者資源。我就自己寫了交上去。反正是匿名審稿,全看稿子本身寫得好不好。
我們每天不斷地向全國各路名家約稿。
誰編輯的文章好,被全國暢銷的知名文摘雜志轉載,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播,被電視臺摘編,單位還會發放獎勵。
于是我們又積極地去研究文摘雜志的風格,只為了編出質量好、又容易被轉載的文章。下班了,我們還不走,在單位的綜合閱覽室翻閱各家刊物做研究。不蒸饅頭爭口氣,累就累一點吧!
就這么競爭著,有一天我們集體在辦公室感嘆,這么明爭暗斗真的好累啊!咱們是不是太拼了,其實,編輯費又不多,獎勵也才一兩百。
小西感嘆說,“我的近視度數都加深了。而且聽說單位最近要招新人呢!領導去本市幾所著名大學招聘。還聽說,原先的主任辭職了,空出一個位置。”
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在同一個單位,工作了兩年。
很快,小西和另外一位女同事,一起被新單位挖走了。
她們因為勤奮,在期刊界有了口碑。而我呢?編稿沒有她們那么勤奮,但我寫作很用心,她們兩個跳槽的時候,我出版了人生中第一本書。
老總挽留我,由我做編輯主任。但那個時候我已經有了談判的資本,我要求一周只坐班三天,剩下的時間我自己安排,保證完成好工作。
老總同意了。
于是就發生了開頭的那一幕。她們兩個成了國內有名的大雜志社編輯主任。我成了一個擁有一定自由度的作家。
當我的書更加暢銷,收入更加高的時候,我買了房,后來我徹底地辭職了,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大量自由。
成了主任的小西,收入當然也比以前高,還可以直接填寫會客單拜訪作者,這是編輯主任的權力。
因為過去的勤奮,積累了充分的經驗,足夠的作者人脈。現在的小西,足以高效率地完成稿件編輯,工作并不會受到影響。小西基本上實現了最初的心愿,工作變得比較舒服輕松。
所以哪怕她們都打著見我的名義出來放風溜達,而且還穿幫了,主編也沒把她們怎么樣,只不過是私下里提醒警告一下。她們兩個都是主力干將,忙里偷閑無傷大雅。
說到本質上,我們的自由,我們的輕松,是我們自己爭取到的。
3.
人的天性就是好逸惡勞的。但人也有追逐成功,變得更優秀的天性。
在我離開雜志行業以后,兼職做了一段時間的新聞記者。有一次我采訪一家知名酒店的總經理。采訪過程當中,我看他的助手明顯有點心不在焉,還打了個哈欠,一看就是前一天熬夜了。
過了一段時間,和那個酒店總經理碰頭的時候,他換了助理。閑聊中,我問起之前的那個小助理的情況。這個總經理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。
他說新生代跟他這個70年代的人代溝太大了。他特別叮囑小助理,你的外形不錯,如果想要謀取更好的發展,在酒店升職,應該繼續學一點小語種,結果小助理說,每天上班太累了,他只想一個月有三千塊錢足夠了,早點下班去玩,不想升職。
我樂了,問這個總經理,所以你把他炒魷魚啦?
他搖頭。
原來他還沒決定要不要換新助理,猶豫著給這個年輕人機會,換到別的崗位試試看,小助理就主動提出辭職了。辭職理由是,不喜歡一天到晚安排行程訂機票聯絡客戶,覺得很無聊。
這個小助理令酒店總經理這個70年代的人印象深刻,所以,他回頭讓人力資源部拿招聘記錄來看,這個小助理在來酒店上班前,已經換了四個公司。
看來,那個年輕人始終沒能找到輕輕松松舒舒服服,拿三千塊錢一直混下去的工作。
其實,如果他把本職工作做好,本可以過渡到更加輕松的崗位。跳槽太頻繁,每份工作都沒能積累起經驗能力,沒有底氣和資本,就沒法跟老板討價還價。
除非是所謂的“二代”,或者有特殊關系安排進單位的閑差,在這個世界上,舒服輕松的工作根本不是找來的,而是自己一點一滴打造出來的。至于年輕時所謂的迷茫,其實只是貪心。又想要功成名就,又想要舒服。
你還那么年輕,卻希望輕輕松松,舒舒服服,荒廢的只會是你自己。
(來源:《你配得上更好的人生》 作者:沈嘉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