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調遙控板(ban)上的這(zhe)個標志(zhi),不知大家是否有留意過?
這個是(shi)今天(tian)“大招”的關鍵(jian)所在。 夏天,只要把空調模式從“制冷”調成“除濕”,就可以不花很多錢,又讓房子如冰箱般涼爽。 這(zhe)是真的嗎?
濕度越高時,人體的體感溫度也會隨著升高。除濕模式之所以會如此神奇,和這個原理有一定關系。開啟除濕模式時,室內吹風機將保持低速運行,壓縮機也間斷運作,如此不斷地循環,使得室溫保持在設定的溫度附近,可以大量去除空氣中的濕氣。 而“冷氣”模式,空(kong)調壓(ya)縮機(ji)(ji)和吹風機(ji)(ji)會持(chi)續運作,直到室內溫度達到低溫后才(cai)會自(zi)動停(ting)機(ji)(ji),所(suo)以更為耗(hao)電。 使用空調除濕功能時,房間空氣被室內機的風機吸入并通過蒸發器時,空氣中的水分被冷凝成水排掉。空氣相對濕度由除濕前的70%以上(桑拿天的難受感覺),降到50%左右,給人以干爽的舒適感覺。 別心急,僅僅如此,還不能夠最省電。 專家表示,室內外的溫差最好在5-6度之間。若差距過大,則會給人的身體帶來偌大負擔。因此“除濕”模式相對于“冷氣模式”,又健康許多。 需要注意的是,在除濕模式下,不需將空調溫度調得太低。 溫(wen)度(du)(du)低于23度(du)(du)后,只要(yao)調低多一度(du)(du),就要(yao)用數倍(bei)電力來(lai)發電。
關于空調還有這些小竅門 1、短暫外出別關空調
錯誤做法:為省電,大多數人出去時會關掉空調,回家后重啟。
理由:過于頻繁的操作會對空調壓縮機造成傷害,而啟動時產生的500-1000瓦的高額電壓會更耗電。
2、空(kong)調(diao)度數不(bu)是越(yue)低(di)越(yue)好(hao)
錯誤做法:把空調度數調得越低越好。
理由:氣溫不是人體感知冷熱的唯一條件,濕度、氣流、輻射都會改變體感溫度,一味降低空調度數,并不能完全感到舒爽。若要有效降低體感溫度,建議把冷氣風量調強,讓肌膚感受到冷風。室內外溫差最好在5-6度之間,否則對身體不好。
3、自動(dong)模式更省(sheng)電(dian)
錯誤做法:忽視自動模式。
理由:好多人都不會用空調上的自動模式。自動模式會依照房間狀況,選擇最為適當的風量及風向,等房間涼爽之后,會一邊控制耗電量,保持設定溫度。
4、出風(feng)口對(dui)制冷效(xiao)果(guo)影響大
錯誤做法:空調出風口一直對著人吹。
理由:空氣溫度變低后,冷氣流容易往下走, 制冷時應該把出風口向上,這樣的制冷效果好。冬天時,熱氣都是往上走,制熱時可把出風口向下。
5、配(pei)合電扇(shan)、遮(zhe)陽簾使用(yong)
錯誤做法:都用空調了,還要啥電扇?
理由:電扇的吹動力能使室內冷空氣加速循環,冷氣分布均勻,不需降低設定溫度就達到較佳的冷氣效果,既有舒適感,也能節電。如果同時采用窗簾等遮陽,可減少陽光輻射帶來的室溫影響。 6、使用睡眠功能
錯誤做法:空調開一晚上。
理由:在睡眠時,使用空調的睡眠功能,在人們入睡到一定時間后,空調器會自動調高室內溫度,起到20%的節電效果。 7、定期清掃過濾網
錯誤做法:長時間不清掃過濾網。
理由:空調面板上的過濾網應半月左右清掃一次。若積塵太多,把它放在不超過45度的溫水中清洗干凈。清洗過濾網在降低能耗的同時對人的健康也有利。 (來源:新華網、CCTV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