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給孩子幫忙,90%是幫倒忙 沂水砸墻改門
作者:惠民家政 點擊次數: 更新時間:2016/10/10 21:17:18
同事(shi)娜娜又遲到了(le)
這是(shi)她這月第四次遲到,原(yuan)因是(shi)給兒子送作業本在路上耽擱了(le)。
娜(na)(na)娜(na)(na)的兒子(zi)在(zai)上(shang)小學(xue),性格有些馬(ma)大哈,常常上(shang)學(xue)拉東西,有時忘(wang)(wang)記帶課本(ben),有時忘(wang)(wang)記帶作業本(ben),這次又忘(wang)(wang)帶了練習冊(ce)。
娜(na)娜(na)氣喘(chuan)吁(yu)吁(yu)的邊(bian)啟動電腦(nao)邊(bian)和我們抱怨:“哎呀,下次再也不在上班高(gao)峰期打(da)車了,太堵,還是地鐵快。”
坐在對面(mian)的(de)同事打(da)趣(qu)的(de)說(shuo):“你這兒子不(bu)省心啊。”
娜娜呵呵笑說:“有啥辦(ban)法(fa)呢,誰讓我是她媽媽呢。”
另(ling)一(yi)位同事連忙贊稱:“好媽(ma)媽(ma)啊,向你(ni)學(xue)習。”
說實(shi)話(hua),娜(na)娜(na)的想法我不敢茍同。孩(hai)子要上學(xue),媽(ma)媽(ma)也有工作啊,為什么孩(hai)子丟三落(luo)四的毛病總讓媽(ma)媽(ma)買單?
而且(qie)娜娜兒子(zi)的(de)學校(xiao)距(ju)離家有(you)近40分(fen)鐘的(de)車程,送兒子(zi)到(dao)學校(xiao),再(zai)返(fan)回家里拿(na)練習冊(ce)又折(zhe)回學校(xiao),然后再(zai)來公司,這一(yi)來一(yi)回需要浪費好幾(ji)個小時。且(qie)不(bu)說經常(chang)遲到(dao)對自己工作狀態有(you)影響(xiang),這幾(ji)個小時的(de)路程就夠(gou)折(zhe)騰的(de)了(le)。
同事稱娜娜為好媽媽,我更覺得她是吃力不討好的媽媽——老是(shi)幫倒忙,越幫越忙!
01
娜(na)娜(na)的倒忙,讓我想起另一位(wei)媽(ma)媽(ma)。
帶(dai)女兒在(zai)樓下(xia)小區玩(wan),遇到(dao)一個小女孩。她手(shou)上拿著一個貼(tie)貼(tie)紙(zhi),女孩媽(ma)(ma)媽(ma)(ma)怕她在(zai)玩(wan)的過程中掉了,想(xiang)幫她保管,女孩拒絕了,自(zi)己把貼(tie)貼(tie)紙(zhi)貼(tie)在(zai)了衣(yi)服口袋上。
小朋友們玩的很嗨(hai),你追(zhui)我趕連滾帶爬的,不(bu)一會兒(er)貼(tie)紙就掉(diao)了,被一個小男孩撿走(zou)了。女孩發(fa)現后并沒有什么反應,只是看(kan)著這(zhe)個男孩手里拿(na)著她的貼(tie)紙。
這(zhe)時(shi)候女(nv)孩(hai)媽(ma)媽(ma)看到了,她(ta)立馬(ma)找男孩(hai)要回貼(tie)紙(zhi),男孩(hai)不給(gei)。這(zhe)時(shi)女(nv)孩(hai)開始(shi)哇哇大(da)哭(ku),女(nv)孩(hai)媽(ma)媽(ma)見孩(hai)子哭(ku),著急的語氣有(you)些(xie)嚴厲的對男孩(hai)說:“這(zhe)個貼(tie)紙(zhi)是妹(mei)妹(mei)的,快還給(gei)她(ta)!”
男(nan)孩不敢再霸占,把貼紙送還給了小女孩。
小女孩拿(na)著貼紙(zhi)(zhi)沒(mei)再哭(ku)了(le)。然而沒(mei)過(guo)多久,小女孩想貼上去跟(gen)那(nei)男孩玩(wan),被(bei)男孩媽媽拒絕了(le):“你(ni)還(huan)是去那(nei)邊玩(wan)吧,萬一(yi)哥哥又撿到你(ni)的(de)貼紙(zhi)(zhi)。”
其實(shi),忽(hu)略掉兩位(wei)媽媽的(de)護子心切,兩孩子并沒(mei)有要(yao)升(sheng)級(ji)到矛(mao)盾(dun)和爭搶。
女(nv)孩(hai)看到貼(tie)(tie)紙(zhi)被撿(jian)走時,她(ta)沒(mei)有流露出委屈,是媽媽出面(mian)幫忙要(yao)回貼(tie)(tie)紙(zhi)時,女(nv)孩(hai)才開始變得委屈。
假(jia)設媽媽撒手(shou)不管,讓女孩(hai)(hai)自己解決或者繼續觀察孩(hai)(hai)子(zi)的(de)動(dong)向(xiang),興(xing)許女孩(hai)(hai)也(ye)不會這(zhe)么哭的(de)委(wei)屈了(le)。
孩(hai)子是優秀(xiu)的觀察者(zhe),她知道父母不會讓她哭(ku),只(zhi)要哭(ku)父母就會幫忙解決(jue)問題。
看得(de)出來,要(yao)回貼紙后(hou)女孩想挽回些什(shen)么(me),所(suo)以她(ta)找男(nan)孩玩(wan)。可(ke)惜(xi)的是,兩個(ge)孩子再一次(ci)被媽(ma)媽(ma)橫中打斷。男(nan)孩媽(ma)媽(ma)可(ke)能覺得(de)兒子剛才被要(yao)回貼紙,受了委屈,想保護他。
但她忘了,孩子是不記(ji)仇的。
02
幫孩子送(song)作(zuo)業,替(ti)孩子解圍,我們總是以(yi)愛的名義關心著孩子,殊不知都是在讓(rang)孩子變得無能。
娜娜兒子丟三落四(si)的背后,讓我(wo)們看到的是他:
不會自己檢查書包。——依賴
不會自我檢討(tao),略(lve)次重犯(fan)。——不知悔改。
不會站在媽媽的角度,體諒她路程奔波的艱辛。——自私(si)
小男(nan)孩(hai)小女孩(hai)爭(zheng)奪貼紙背(bei)后,讓(rang)我們看到的是(shi)他(ta)們:
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撿走時,不知所措。——膽小
出了問題,總希望父母幫忙解決。——依(yi)賴、不(bu)自信(xin)
90%的父母(mu)會認(ren)為,幫助孩子是愛:
喂(wei)孩子(zi)吃飯,能讓孩子(zi)吃的更多。
給孩(hai)(hai)子(zi)提褲子(zi),能讓孩(hai)(hai)子(zi)穿的(de)更(geng)整齊。
幫孩子拆開薯片(pian)包裝袋(dai),能(neng)讓孩子更快的(de)吃(chi)到薯片(pian)。
…
但沒想到這樣的愛會使得(de)孩子(zi),變(bian)得(de)越來越弱小(xiao)。
還有的(de)父母會(hui)認為,幫(bang)助孩子是關心:
不許孩子進廚房,是為了他的(de)安全。
不許孩子(zi)上(shang)桌包餃子(zi),是怕他弄(nong)臟衣褲。
不許(xu)孩(hai)子(zi)做(zuo)家務,是省(sheng)去再做(zuo)一遍(bian)的時間。
但沒想到以為這是(shi)關心孩子,很多時候實(shi)際是(shi)想減少自(zi)己的麻煩(fan)。
孩子做任(ren)何事情(qing)都是體(ti)驗和學習,且都有自己內在的秩序(xu),如果(guo)在半路被迫把事情(qing)移交到父母手上(shang),就打斷了一次(ci)完整的經驗。
所謂“缺乏能力”就是這樣積攢出來的(de)。
03
只有孩子求(qiu)助,才去幫忙——這(zhe)是愛的“度”。
孩(hai)子低頭解扣子解了(le)很久沒(mei)解開,孩(hai)子說:“媽媽我(wo)不會。”——這(zhe)時候幫助孩子,叫(jiao)愛。
孩(hai)子(zi)想去勾樹上掛(gua)著的(de)紅(hong)氣(qi)球,但是身高不(bu)夠(gou),孩(hai)子(zi)說:“爸爸我(wo)拿不(bu)到氣(qi)球。”——這(zhe)時(shi)候幫助(zhu)孩子,叫愛。
孩子(zi)犯(fan)錯誤(wu)被老師罵(ma)了,孩子(zi)說(shuo):“爸(ba)媽,我要怎么改進?”——這時(shi)候(hou)幫助孩子,叫愛(ai)。
有度(du)的愛(ai),會讓孩子成長,學會感恩。無節制(zhi)的愛(ai),會讓孩子成為(wei)巨(ju)嬰,拉低(di)孩子成長速度(du)。
在微博上(shang)看(kan)到一句話:有(you)遠見的(de)父(fu)母,都帶點(dian)絕情(qing)。
孩子(zi)摔倒了(le)讓他自(zi)己(ji)爬起來。
飯點的(de)時候孩子不(bu)好好吃(chi)(chi)飯,過了飯點,對(dui)不(bu)起沒(mei)飯吃(chi)(chi)了。
上學(xue)磨蹭遲(chi)到(dao)被老師批了,再丟臉自己受著。
…
絕情放在這時(shi)候(hou),不是冷漠(mo),是充(chong)滿智慧的(de)愛。
《歡樂頌(song)》里(li)小包總的媽媽為了阻止他(ta)與(yu)安(an)迪(di)交往(wang),使出了各種侵犯安(an)迪(di)隱私的招(zhao)數,查身世亂貼小三標(biao)簽,被觸(chu)怒的安(an)迪(di)跟小包總說過(guo)這樣一(yi)段話:
“你(ni)母親(qin)有問(wen)題,但是造成她今天(tian)的(de)(de)性格,你(ni)也有責任。她必須要碰(peng)壁,碰(peng)壁之后,她才知(zhi)道她的(de)(de)界限在哪里。你(ni)現在表面(mian)上看著是為我著想,實際上你(ni)是在縱容你(ni)母親(qin)對自己力(li)量的(de)(de)臆想。你(ni)不斷的(de)(de)退讓,不斷的(de)(de)縱容,才能夠讓他這么的(de)(de)肆(si)無忌(ji)憚。”
這段話說(shuo)的(de)(de)很中(zhong)肯。把小包總的(de)(de)母(mu)親替換成(cheng)“孩(hai)子”,我覺得(de)非常適合用來警醒父母(mu)。
孩子成長需要碰壁,碰壁之后他才知道界限在哪里(li),問(wen)題在哪里(li)。
04
授人以(yi)魚不如授人以(yi)漁。讓(rang)孩子(zi)為(wei)自己(ji)的行為(wei)負責,為(wei)自己(ji)麻煩負責,可(ke)能當下會讓(rang)父母(mu)顯得有些絕情(qing)。但透(tou)過當下看長(chang)(chang)遠,這(zhe)是在幫助孩子(zi)成(cheng)長(chang)(chang)。
尼爾(er)森在《正面管(guan)教》中提到一點,我(wo)非常(chang)贊同。說是父母幫助過多時,孩子培養(yang)不出責任(ren)感。
在尼(ni)爾森的理(li)念(nian)中(zhong),責(ze)任感是孩子自我價值的體現。
一個沒有責(ze)任(ren)感的孩子(zi),只(zhi)會依賴(lai)和(he)被動接受(shou),他們會蠻橫的認(ren)為(wei)價值感的唯一方(fang)法就是,操縱別人為(wei)自(zi)己服務(wu)。
拿給孩子(zi)喂飯(fan)來說。
吃飯本(ben)是孩子(zi)自己的責任,但父母為了省事(shi)、干凈、孩子(zi)吃的飽,總(zong)“替孩子(zi)吃飯”,久而(er)久之,孩子(zi)就會產生一種依賴,總(zong)想等著別(bie)人來幫忙(mang)。
依賴的另一層意思是自(zi)我價值(zhi)感缺(que)乏。孩子體會(hui)不到自己動手(shou)的成就(jiu)感(gan),自然(ran)不會(hui)感(gan)受到自我價(jia)值。所以(yi)他(ta)只(zhi)能通過(guo)操作父母,向父母示(shi)威要求他(ta)們為自己服務(wu)——喂飯,來獲得(de)價(jia)值感(gan)。
再拿(na)拒絕孩(hai)子做家(jia)務來說(shuo)。
2歲(sui)左右的孩子(zi)被“我來,我來”附體,喜歡什(shen)么事都要插手。比(bi)如(ru)看見(jian)媽(ma)媽(ma)拖地想(xiang)去幫忙,媽(ma)媽(ma)覺得孩子(zi)太小拖不(bu)干凈,拒(ju)絕(jue)了孩子(zi)。或(huo)者媽(ma)媽(ma)妥協讓孩子(zi)嘗試拖幾下,拖完(wan)后被媽(ma)媽(ma)嘲笑說:“你看,你還太小了,拖不(bu)干凈。”
這態度(du)和嘲笑(xiao),實際是在讓孩子(zi)自我否定“我不行”“我做不好”。
女兒2歲自己(ji)穿(chuan)(chuan)鞋(xie),總分不(bu)清(qing)左右腳穿(chuan)(chuan)反(fan),被(bei)我(wo)(wo)(wo)們嘲笑了(le)(le)兩次后“哈哈,你(ni)看你(ni)穿(chuan)(chuan)反(fan)啦。”她就不(bu)再自己(ji)穿(chuan)(chuan)鞋(xie)了(le)(le),出門時(shi)她就坐在沙發上等著我(wo)(wo)(wo)們去幫忙穿(chuan)(chuan),有時(shi)趕時(shi)間我(wo)(wo)(wo)催促她,讓她自己(ji)穿(chuan)(chuan)。她就這樣(yang)說:“我(wo)(wo)(wo)不(bu)會,你(ni)幫我(wo)(wo)(wo)穿(chuan)(chuan)。”
“我(wo)(wo)不(bu)行”“我(wo)(wo)做不(bu)好”“我(wo)(wo)不(bu)會(hui)”,其實都是孩子價(jia)值感匱乏的表現。
簡而(er)言之(zhi),允許孩子獨立面對困(kun)難和嘗(chang)試解決問題,孩子自然(ran)而(er)然(ran)會(hui)培養出責任感(價值感、自我認同)。否則(ze),孩子會(hui)通(tong)過“操作他(ta)人(ren)”來獲得(de)。
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(de)孩子(zi),而且為了(le)孩子(zi)能(neng)傾盡所有。
但愛不(bu)是大包大攬,給孩子留(liu)有余地的(de)愛,孩子會長的(de)更(geng)自信更(geng)堅(jian)韌。